英國殖民時留下來的交通工具-叮叮車,是我覺得能代表香港老味道的一個因子。
一座,被英國殖民一個多世紀的城市,也漸漸的失去了,她,本質的味道,
前些日子看了「十月圍城」這部電影,除了感受到民主,是踩著革命同志屍體換來的想法外,
對片中那舊香港的場景,一直久久無法忘懷,
我承認,我很愛古老的東西,
古街道,老房子,老城市,古文明,
因為我認為,老東西,除了有歷史的價值外,同時也代表著,那個年代的縮影,
香港,這座城市,因為經濟的發展,已慢慢的變成了,一座一般的現代化大都市,
就連我小時候愛看的港劇「大時代」裡那鳥籠式的公寓,在這座城市裡,也慢慢的看不到了,
都市美化的計畫,卻無情的毀滅掉,那些歷史的價值,
在台灣,高雄紅毛港的遷村案,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,
當年,因為港口限建的關係,留下了許多傳統的閩式建築,
而,直到高雄港要拓港後,這些老房子沒有任何轉圜的餘地,全部拆除,
居民哭泣的是生活數十年的環境卻被迫離開,而,我哭泣的卻是一個傳統就這樣被文明給打敗了,
不禁讓我想著,文明帶來了進步,卻好像也帶來了破壞,
話題好像離太遠了,趕快再拉回來主題,
我認為一座城市,除了具有現代化外,如果還能保存一些屬於,這座城市以前的面貌,
而叮叮車,是我為這座城市,找到的古老味道。
出發前,會發出「叮叮」的聲響來告知路人與乘客,這就是這種交通工具被稱為叮叮車的由來。
叮叮車的停靠站很多,且每站都停,有時不到100公尺的路程就停了三站之多,用走路的可能還比較快。
坐上速度緩慢的叮叮車,可以悠閒的看著這座城市的流動。
在香港島上才有行駛的叮叮車,除了擁有自己的軌道,自己的車站外,還擁有屬於自己的味道。
現代的高樓大廈與年代久遠的叮叮車,勾勒出一幅擁有香港特有面貌的景色。